【南方都市报】危重患者情况告急,中山一院援鄂医疗队采取俯卧位通气技术化险
南都讯 患者病情恶化,尽管吸机供氧浓度为100%,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渐进下降到92%,通过其他干扰因素后仍然无法回升。情况危急时刻,中山一院医疗队的3位副主任医师立即决定采取俯卧位通气技术。这一幕发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区危重症监护室,在医护通力合作下,危重患者化险为夷。
中山一院援鄂医疗队用俯卧位通气技术为患者解决呼吸难题。
据了解,2月15日早上,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区危重症监护室,一位5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,因呼吸功能衰竭,留置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,初始血氧饱和度可到100%,但到了2月16日晚20:30,其病情进一步恶化,血氧饱和度渐进下降到92%,尽管呼吸机供氧浓度为100%,医疗队员们排除气道堵塞及气管插管深度干扰因素后,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仍无法回升。
“立即采取俯卧位通气技术!”中山一院医疗队副主任医师罗益锋、胡春林、杨璐在查房时立即拍板决定。“请问有监护室经验的护士上班吗?”“胡馨元是心胸外科监护室的男护士,他有丰富的工作经验。”邓秋容护理组长回答。
闻声赶来的胡馨元按照多位医生的指示,立马组织当班的黄冰、胡俊英、甘水凤、郭琴、甘恬田等医疗队员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。护士胡馨元站在患者的床头,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、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,黄冰和胡俊英两名护士在患者的左侧,负责固定管道、胃管、尿管、及该侧管道,甘水凤和郭琴则守在患者的右侧,负责固定右侧的管道,甘恬田位于患者的后侧方向,负责放软枕。
经过半小时的通力合作,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100%,吸氧浓度100%,血气分析检查氧分压372mmHg,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显著,副主任医师杨璐调整呼吸机氧浓度为80%,并指示俯卧位通气12小时。
杨璐介绍,该患者已经出现好几天的呼吸问题,他们决定对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技术,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患者的呼吸难题终于得以解决。据护士胡馨元介绍,该技术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,俯卧位需要充足的人力,皮肤保护用具需要运用妥当,护理人员团结协作,既要保护患者身上各种管路,还要做好全身受压部位的压疮预防护理,方便气道管理。
据悉,此次俯卧位通气治疗既是对援鄂医疗队协作能力的考验,也是护理人员技能水平的一次展现。
采写:南都记者 刘雪
通讯员 胡馨元 彭福祥 梁嘉韵
报道链接:https://m.mp.oeeee.com/a/BAAFRD000020200220267314.html
2020-02-20